6月,在伟德BETVLCTOR“學‘四史’明初心擔使命”為主題的慶祝建黨99周年主題會暨“四史”學習教育會上,學院黨總支對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做了動員和部署,正式拉開“四史”學習教育序幕。各支部根據會議精神,在黨的生日期間,共同籌劃組織“探尋紅色空間,涵養初心使命”主題黨日,将學習“四史”落到實處。全體黨員、部分團員青年、民主黨派教工參與到這次“四史”學習教育活動中。
一、一支部一館,探尋紅色空間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擁有數量衆多的紅色資源,參觀上海紅色空間是“四史”學習的重要形式。學院各支部通過讨論、策劃,決定利用市文化旅遊局在今年新推出《博物·在看》系列直播資源,以“雲觀展”方式開展學習。
教工第一黨支部:
在線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6月22日)
魯迅紀念館位于虹口區甜愛路200号魯迅公園内。1950年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籌建,1951年1月正式向公衆開放,周恩來總理題寫館名,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座人物類紀念館。
1994年上海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8年國家文物局評魯迅紀念館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教工第二黨支部:
在線參觀上海大學博物館(6月8日)
上海大學于2008年啟動籌建博物館,2017年博物館建築落成,2018年底試運行開放,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目前上海大學博物館包括“四館一園”,即海派文化博物館、上海方言文化展示體驗館、校史館、錢偉長紀念館,以及老上海大學(1922—1927)校史室外展區溯園,建築面積近7,000平方米,擁有各類藏品近1萬件(套)。
學生黨支部:
在線參觀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周公館)(6月15日)
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位于上海市盧灣區思南路,1979年對外開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6年6月,中共代表團為了在上海開展宣傳和統戰工作決定在上海設立辦事處,這是抗日戰争勝利後國共南京談判期間我黨在上海設立的一個公開辦事機構,對外稱“周恩來将軍私人寓所”,簡稱“周公館”。
二、一支部一議,涵養初心使命
直播探訪紅色基地後,各支部帶領黨員和教職工開展交流讨論,通過回顧黨的發展曆程,總結曆史經驗,把握曆史規律,涵養初心使命。教育引導教職工樹立正确的曆史觀,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在學“四史”中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為公共衛生事業持續奉獻。
院長趙海磊:
我透過直播中所介紹的魯迅故居和先生的工作、生活場景,仿佛看到了一個完整的魯迅先生。假如先生得知當今中國的發展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必定會感慨萬分,當然也一定會用文章鞭策我們繼續加倍努力。
教工支部書記謝燕:
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實屬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同時,作為教工黨員,我們更應該有當今時代的擔當和胸襟,既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還需要對工作兢兢業業,為我們中醫藥事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有意義。
教工黨員艾賀玲:
通過“雲”直播的方式參觀魯迅故居紀念館,解了魯迅先生生前最後十年的生活和工作場景,這種新的方式帶來了不同的學習體驗。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也應該深刻學習魯迅先生“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和态度,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各項工作。
教工黨員沈紅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确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作為大學老師,如何授業解惑、教書育人,感覺責任重大。
民主黨派教工顧翠英:
和平年代,作為教師要學習老一輩的優秀傳統,堅定理想信念,教書育人,勤勉敬業,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民主黨派教工董英:
網上參觀上大博物館了解到,上大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民族振興輸送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該校有“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校訓。這種精神不僅适用于革命時期,現代化建設中同樣需要。
學生黨員王嵘琪:
網絡參觀周公館的過程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不論是當代優秀黨員還是二十世紀初的革命偉人,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開拓創新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貌是相同的,這證明了共産黨員的精神不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消逝,而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每一個共産黨員都應該傳承和學習這樣的優秀品質,并應更積極地用這種精神指導工作,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
學生黨員朱金玲:
我們目睹了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仁人志士們仍然堅持為祖國的強盛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奮鬥。我對他們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時心靈也受到了沖擊。他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也将指引着我們新時代年輕人,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